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思维十五周年专题:凝聚众人之智 重塑价值曲线

思维十五周年专题:凝聚众人之智 重塑价值曲线

2023
06/05 09:47
来源
来源:投资者网
分享

文/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员工代表

时光荏苒,岁月匆匆。从2008年创立至今,《投资者网》在成长的旅途中,不断寻找自己的价值,挖掘自己能力边界。回望走过的十五年,价值发现始终支撑着我们向上发展。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推演,这一切变得更为重要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回望过去,《投资者网》带着一份执着,一份信念,一份责任,在时代大变迁中,从一棵小树苗成长壮大,成为一家平稳、成熟、具有创新精神的内容平台。

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、一帆风顺,但是我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,始终保持热情、敏锐度、洞察力和耐心,赋予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财经内容平台更多的价值和使命。

我们遇到过很多挑战和困难。成立之初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,这也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。面对挑战,我们调整战略、寻求创新、努力耕耘,重塑增长曲线,让内容的蓄水池产生更多价值,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。

凝聚“众人之智”才能行稳致远。有价值的信息、精辟的洞见固然重要,但只有让这些内容抵达受众,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力。在《投资者网》不断壮大的过程中,一群有抱负的媒体人投身并参与到平台建设之中,从无到有地成功塑造了《投资者网》,无论是内容制作、创新模式,还是价值观、核心竞争力,都独具特色。

这十五年,中国资本市场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,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我们全景式记录并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、上市公司重要的历史时刻,亲历了无数精彩瞬间。

我们发展了、壮大了,这背后凝聚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勤勉与奉献、才华与智慧,以及每一位合作伙伴的支持和信任。未来,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谋发展新路。

藏锋芒于深思。对市场变化永远保持一份好奇心、一份敬畏心,以及一份敏锐的观察力,不断求证,去伪存真,才能开拓更广阔的疆界。

抚今追昔,鉴往知来。与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一同成长的许多人,书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,用最真挚的告白为十五周年献礼。让我们坚持一路向前,相互热爱,在新的征途中再谱新篇。

高方方:瑞士军刀

2008年奥运会的激情时刻仍历历在目。在那年金色的9月,我步入职场并加入了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。

今年,是我进入职场的第十五年。这黄金的十五年,是我飞速进阶赋能的15年。

职场中有一种复合型人才被称之为“全能型”战士,网络流行的专业说法是“瑞士军刀型”人才(功能齐全、样样精通)。我深以为然,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,也是一个很贴切的描述。

我这十五年间:

从网络编辑开始了解后台管理系统,到新媒体运营;

从市场数据搜集电话沟通确认信息,到安排最后发行反馈;

从电子报、手机报的编辑和发送,纵深到网站改版的各种细节;

从同行之间的内容互动,到各类活动互动支持;

从微博到微信公众号,到各类新媒体号入驻的时代递进;

从读着别人的文章到自己梳理数据,再到研究研报的内容并输出自己的文章;

从对技术提需求到产品全细节的沟通与落实;

从机械地发产品内容到研究产品升级,参与新产品探讨及上线;

从无品牌意识到打出品牌影响力等一套组合拳;

从客户服务后端发稿,到行走于企业之间,参与交流与探讨;

从负责一项工作,到负责一个部门,再到一个区域。

不负韶华,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给予的机遇成就了我,让我成为大家口中的“瑞士军刀”。

我时刻感受到,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演进;其实,企业内的组织架构和体系变化也是随之而来的。我们应时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,不因为岗位角色局限自己的思维,敢于尝试和接受新的事务和工作内容,放平心态尝试会有不一样的成长和收获。

回想这十五年,我们也参与并经历了媒体划时代的变革,随着时代的变迁,媒体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:经历过从报纸、广播、电视到后来的网媒、自媒体,再到现在的融媒体等等,传播介质也从报纸、电台、电视、手机短信转变到了PC端、手机端各种APP。但值得肯定是,每一个时代和阶段,我们都在通过用文字、音频、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,记录、观察、接收各种信息。

总的来说,顺应时代和企业的变化,才能获得成长。我们一直在参与时代、见证时代,并记录时代,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,继续参与、见证和记录更多。

当下的我尽心所历,未来可期。

蔡俊:又见产业大变迁

我于2020年初入职,至今三年有余。时间不长不短,但见证了多个产业的大变迁。

刚入公司时,正是新消费、互联网、教培、房地产等蓬勃的时候。与之相比,如今火热的半导体、大健康等赛道刚刚冒头。

还记得当时常见的现象,就是毕业生向往大厂和开发商的工作,上班时间人手一杯奶茶,小孩周末在教培机构度过。三年过去,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,从大厂和开发商离开,手里的奶茶换成咖啡,小孩周末在兴趣班度过。

流水的赛道,铁打的普通人。当社会从一个热点切换到另一个热点时,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会悄然改变。

半导体兴起,大学的热门专业从计算机变为微电子。AI的推波助澜,让无数人对未来的工作场景和前途,产生各种遐想。

大健康兴起,大街上的药房和养老院多了起来。养生不再只是老人关心的话题,各种消费类医疗器械也被年轻人抢购。

产业大变迁,以前认为是时间的沉淀。回首看,也是转瞬的事情。

谢莹洁:从“小白”到“资深”

记得那是2018年,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,刚走出象牙塔不久,我还在招聘市场徘徊,是《投资者网》选择了我,为我提供了奋斗的平台。

彼时我怀着对新闻理想和新闻事业的憧憬,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途,在《投资者网》我感受到了公司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、领导的悉心关怀、身边同事的团结互助。这里的氛围一直鼓励着我、引领着我,我也一直在积极的努力学习,向身边优秀的同事看齐,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本领和工作技能。

无论是是选题、收集数据、写作风格,还是对外沟通,公司都对我要求严格,让我从一个“小白”,逐步成长为一名资深研究员。

这几年来,公司多次安排内部培训,作为行业新人,培训既让我们领略了领导们的管理艺术和魅力,也让我们学习了业务知识,提升了业务本领。

2023年是我作为思维财经员工的第五个年头,感恩之情依然不时油然而生,非常感谢我们公司的领导和同事,感谢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,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拼搏奋斗、实现人生理想的优质平台,感谢各位同事虽身处五湖四海却互相帮助、共同进步。

方向对了才能到达远方。在工作上,我始终与公司保持同频共振,将个人事业发展完全融入到公司发展中。

如今作为一名资深研究员,我始终以公司发展为中心,坚持正确的写作方向,创作上一直紧紧围绕公司的新要求,认真做到“又快又好”,常怀一颗感恩的心,始终保持正确的奋斗方向。

常言道:“大河有水小河满”,公司是我们奋斗的舞台,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,展望未来,我要通过更加辛勤的努力来回报公司,继续为公司发展贡献个人力量。

王婷婷:我爱《思维生活+》

今年是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成立十五周年,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转眼间我在这里已度过了第十个春秋。公司陪伴投资者度过了波澜起伏的十五年,也带给了我十年的职业风采。

公司文化非常开放,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,领导们也在不断发现每个人的价值,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机会,这十年来,我从入职时的财务人员转岗去做商务,又在2020年创建了短视频栏目《思维生活+》,三次转型汇成了人生最美的风景线。

我与《思维生活+》的相遇是在2020年,那一年受疫情影响,我和同事们都各自居家工作,第一次出门是在轮岗办公的那一天,当我久违地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,不禁有些伤感,绿植已经枯萎,空荡荡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人,突然很想用手机记录这一刻,并送给好久不见的同事们。

于是,第一个短视频诞生了。没有想到那一次有感而发的创作,在网络上获得了65万多的浏览量,从此公司决定让我转型做视频,打开一条新的路径。

短视频栏目的出现让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走在了时代的前沿,也让我体会到制片人的乐趣。从播报视频、访谈视频到故事视频,三年来,《思维生活+》不断推陈出新,共创作财经类短视频1000余期,获得粉丝上百万。

如今,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十五周岁了,未来将继续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,也愿每一个在思维工作的伙伴们都能在这里发现自我。

葛凡梅:做时代的记录者

作为时代的记录者,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成立十五年来,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铿锵步伐。作为一名内容研究员,自从入职思维财经以来,我也与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同在,时刻关注市场起伏,紧跟行业趋势;聚焦企业发展,深挖投资价值。

数据升降,是衡量经济运行的重要维度。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,A股沪指的3000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,围绕3000点,A股经历了数不清的“保卫战”。我们目睹了沪指在2022年4月跌破3000点引发的舆论讨论,也见证了此后的洼地攀升。

政策变动,是市场热度的起爆器。医药、房地产、新能源、芯片半导体,此起彼伏的市场变动背后,无不与政策息息相关。市场大浪淘沙,强者留存,弱者淘汰,弱肉强食也是经济市场生存的不二法则。“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”的唏嘘常在。相比之下,持续保持盈利能力、穿越周期的企业,才显得难能可贵。

春华秋实数载,观市场做研究。未来我将牢记初心,不断坚守奋进,加强对市场的关注,继续专注于深挖资本市场的价值。

张伟:共研经济学“字典”

曾经有位媒体前辈对我说,A股市场是一本经济学“字典”,每家上市公司,就是“字典”里的一个“字”,只要你愿意扎进去,深入研究每个“字”,日拱一卒,必会日益精进。

机缘巧合之下,2019年3月初,春寒料峭之时,我有幸加入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这个大家庭,专门从事上市公司研究。

在这之前,我在成都本地一家财经自媒体专门写互联网金融。从互联网金融,到上市公司,无论选题寻找、资料收集,还是写稿风格、对外沟通方式,对我来说,都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变,初来乍到也有一些不适应。

还记得,我来公司的第一篇稿子,差不多在入职半个月后才发出来。说起来,还得感谢公司和领导的包容,不然现在我也没机会写这篇文章了。

所幸的是,来公司第一个月,2019年3月底,我就接到通知,去上海参加内部培训。作为工作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新人,有到总部“充电”的机会,这种被重视的感觉,对我来说,无以言表。

那次培训会上,我见到了给我改稿的编辑老师,见到了许多未曾谋面的同事,也近距离感受到同事们对某个选题“剑拔弩张”。不过,这里的“剑拔弩张”并不是贬义词,只是大家从某个写作角度、对某个文章观点热烈地探讨,最终都是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效果。

刘亮:服务意识与价值创造

我此前在多家媒体工作过,做记者写稿子,后来也曾先后去过两家企业做公关品宣。

从媒体记者转型去做公关,其实挺难适应的,我当时也是在努力适应。后来还是下决心告别公关品宣工作,这有我自身的原因,也有这两家公司的原因,也有经济大环境的客观原因。

我个人的原因就是当时觉得还是回到媒体和我的兴趣爱好更贴合,还是回到媒体有更大的自我发挥和发展的空间。当时我有一个反思,就是一个人不应该太过频繁地换工作,而是应该在一个地方扎下根来,起码是要在一个行业领域扎下根来深耕,这样才更容易取得成绩。

2019年4月,我进入《投资者网》,到现在刚好是四年时间。我先是做研究员,通过财务分析等方法研究上市公司。相比过去的宏观报道,我能更进一步了解了企业。

2020年,刚好有一个机会,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做销售客服,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因为我比一般的销售,更懂得企业。我有自己的优势,加之我还有服务意识。

做了销售客服工作之后,我有意识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,包括对客户的服务,也包括在公司内部为领导、为同事们服务。

同时我们也有销售任务,也要尽力地去拓展人脉,接触企业,介绍我们平台的产品和服务,促成我们和更多企业的合作。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去了解一个企业,了解一个行业。财务数据、财务分析是了解一个企业很好的抓手,此外有关企业的历史、高管团队变化情况、行业发展史等等,都是了解一个企业很好的途径。

所以,我没有忘记继续利用工作机会以及业余时间,学习财务知识和财务分析的方法,同时积极和企业交流,了解企业状况。目前我主要是在研究和服务大消费行业,重点是白酒、乳品等领域,在这些行业深耕和拓展。

在转型的过程中,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内容的价值、信息的价值。我们平台的口号是“促进信息透明是对投资者最好的服务”。我认识到,有价值的内容,可以提升我们平台的影响力,从而让平台产生价值。

在工作中,研究员正是通过输送高水平的内容,来为公司创造价值。

我们销售人员也经常会考虑,如何为我们的平台创造更多价值?我想,我们只有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,力争在服务客户方面有所创新,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,让客户觉得和我们做朋友物超所值,才能让客户和我们平台开展长久的合作,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平台创造更多价值。

接下来,我们还会在这些方面多思考、多实践。期待能集合全公司全平台的智慧和努力,让我们的销售客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。

吴微:见证牛熊

从2008年一路走来,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见证了牛熊轮转,见证了创业板的设立,见证了A股公司在海外“买买买”。历史由众生创造,但记录却是文人的工作。十五年来我们孜孜不倦地记录着资本市场发生的一切,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产。

我没能和思维一起度过2015年的牛市,没能一起见证2016年的熔断,但我这几年记录过轰轰烈烈的“去杠杆”、科创板的开板以及全面注册制改革,这依旧为我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虽然仅仅共同度过数个岁月,但我与思维这几年,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多次的重要改革,一起看到资本市场的欣欣向荣;以及造假在重罚、中介承担连带责任下逐渐减少,新股发行也在全面注册制改革中趋于市场化。

无论是懵懂少年还是头发稀疏的大叔,我与思维这几年一起度过的岁月依旧是那么难忘。多年前未能与它一起见证一些历史,但我不会错过陪它一起书写未来。

乔丹:陶冶心智

2018年底我来到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,算是思维的老员工了。多年下来,有过高光,也有过困惑,性格、处事方式也改变了许多。在这里,心灵得以滋润,心智得以陶冶,性格上社恐的一面,也有所改善。

这份工作要收集、储备大量的材料,需通过访问、观察、调研、查询来实现。在此过程中,需要有强烈的情感及顽强的意志力,这是支配写作的原动力。而在表达时,文字既要准确,又要生动,还要简练,在多次训练后,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。“人之于文学,犹玉之于琢磨也。”在思维工作多年,自己的心智,很大程度上被陶冶。

同时,这份工作需要频繁和人打交道,单纯靠“知识面”很难吃开,需要在负责的条线或领域内“广交朋友”,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地去与他人结交,都必不可少,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文章更鲜活,另一方面也能为自己掘出一条川流不息的消息源泉。

记得刚入行时,我连给受访人打电话都很有压力,甚至一度要避开其他同事去寻觅一个无人的角落,再进行下一步工作。好在经过多次锻炼后,现在的我能大方面对陌生人并侃侃而谈了,这是我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个成长,在往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,也因此大受裨益。

入行多年,我也见证了媒体的风云变幻,媒介、受众人群、阅读习惯都在改变,视频、直播等新形态不断涌现。但不管行业格局如何变化,在这行持续深耕的定力,以及与思维继续走下去的心意,将一直不变。

张斯文:让财经不再生涩

忙忙碌碌间,我来到《投资者网》已经三个年头。对我个人而言,这是人生中收获最多的三年。我和同事们都经历着感动、收获、成长和努力,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。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,我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锻炼,使我受益匪浅。 回想起初来到公司,在财经媒体圈还是位新人,稿子写得多有生涩,是元地总不厌其烦、细致入微的讲解,使我得到长足的进步,迅速成为熟练工。 由于不是新闻科班出身,对于财务数据较为敏感的我,在入职初期稿件充斥着生涩的财务分析以及专有词汇。很多人觉得专业的内容,在我看来,却是常识。这无法使文章接地气,对读者造成不小的障碍。 由此,我学到了要通俗易懂地将专有词汇解释清楚。我认识到了,能普遍传播的文章,才是好文章。并且,我将致力于写作人人都能读懂的财经报道。 今年以来,公司每周都会进行培训,使得我能够了解到更多同事们的想法,从而丰富了我写稿的思维,能够从更多角度切入选题。 不仅如此,三年间公司多次团建活动令我记忆犹新,和领导同事们一起游玩,就像好朋友们一样,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友谊,还使我们彼此更加了解,从而在工作中配合更加默契。 在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成立十五年之际,祝愿公司发展越来越好,一路高歌猛进,成为百年老店。

侯书青:看热闹与看门道

大学时的一次聚会上,学长们吃着烤串、就着啤酒大谈“谁谁谁又拿了一笔融资”“共享单车做不下去”之类的话题,坐在旁边我一头雾水。这是我头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南北差异,生于江南地区的同学和学长们,已经具备了很多基本商业常识。而我还在疑惑,因为这个词对我来说太抽象了:什么是融资?为什么要用“融”字?我理解不了。那年夏天,我21岁。

眼看着进入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已近三年,有一天正在看新闻,我猛然间发现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:跟公司、商业有关的新闻,我开始感兴趣;新出台的各类政策,我也有些关注,并且能看出一些门道,冒出些自己的见解,也多少能分辨出一些财经类博主们的水平如何,立场在哪。

把这些内容带入到四五年前的我身上,那甚至不是当时我会关心的话题,它们也不会引起我任何的好奇。或者说,如果不是在公司写过稿子,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、土地财政、地方债这类富有讨论价值的问题,就没有机会进入我的视线。

如果说现实是一块钻石,那在思维财经的这三年,我逐渐看到了现实的一个切面。透过这个切面往里看,世界变成了一个万花筒,更让我意识到个体视角的狭窄与逼仄。我看到了经济基础如何影响周遭的方方面面,也看到了观点与市场之间细致的互动关系。世界开始进入《三体》中的四维碎块,而我是狄奥伦娜,好奇又莽撞。

丁媛媛:行业巨变中的感悟

我是做华东商务工作的,说来有缘,很多年前我是“我们”的甲方。变换身份后的我所思所想有了新的感悟,有时候觉得自己的人设是服务性的媒体角色,其实挺好的,我喜欢与人为善。

这三年,很多客户有的顾虑和想法我学习着去体会,也包括去感受行业巨变后那些客户朋友们的感受,想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行业。

地产:

2021年随着地产“三道红线”来临,地产开发商们仿佛没有任何防备地被锤击,恒大的轰然倒下开启了多米诺骨牌效应,随后尽是一片雷声滚滚,地产员工们有的离职,有的换行,有的开滴滴,有的不知去向。尽管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逐渐复苏的阶段,但目前风险还未完全出清,房企的债务问题还在持续发酵,市场正处于破局与重构的转折点上。

互联网:

像阿里、腾讯重点在TO C端深耕,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早已拥有了更强的韧性,而小体量的垂直电商平台商业模式相对单一,相对脆弱,不能支持它们在人口红利和电商红利消失后持续高质量增长。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开始,经过这沸腾的三十年,互联网的热潮如今已冷却,资本也开始变得冷静,那些年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亿的互联网独角兽们,也逐渐绝迹。没有行业能永远上涨,如今潮水褪去,资本离去,才看谁在裸泳。

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修复中,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调整,力求更快恢复状态。三年的时间见证了部分行业的动荡起伏,同时也要停下来思考未来的我们该如何发展?从纸媒传统模式向融媒体经营转型成为了眼下的关键。

目前来看“平台化思维”是符合当下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,以企业故事和行业研究为内容生产动力,实现内容、服务、活动、公益的商业模式,完成内容和运营同频共振,或许就是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“平台化思维”,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经营转型的必经之路。

黄韵欣:未来可期

余世存在《时间之书》里写道,“你做三四月的事,在七八月自有答案。”像是麦子的生长,播种、出苗、抽穗、开花,需得等到合适时节才能成熟采收。我在公司的成长,亦如是。

作为两年前初入职场的懵懂新人,我在领导与同事们的包容下慢慢适应工作。第一次发独家重磅的文章,第一次发专题文章,第一次做访谈节目,第一次主持年会。许多历历在目的第一次,构成了我难忘的两年时光。

每次打破重建、清空再来或是勇往直前,每个关键的工作节点,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经验。而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,滋养着我,成就如今的我。

两年里,我亦清晰感受着公司发展的脉络。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肩同行,自2008年成立以来,已经陪伴投资者度过十五个年头。在时代变迁中,思维财经&投资者网坚守“促进信息透明”的初心,行稳致远、应变求实;同时,其一直以来关注公益事业,尽公司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,而这样向善的氛围也深深影响着我。

我与公司的故事还在继续。未来可期,万事胜意。公司的第十六年,我的第三年,奔走在热爱的道路上,继续挖掘市场价值,实现人生价值。

陈思瀛:再见,黑夜

小时候我从来不怕黑,哪怕寂寥无人的深夜,

只要闭上眼,等着,数着,

天空上总会出现太阳。

傻孩子,它总不会因为某种因素而不在天上,不是吗?

对啊,可是......

错了,他错了。

那个阳光明媚的白天,太阳消失了。

突然成了一堆黄土,一把灰。

我怕极了。

我闭上眼,等着,数着,

撑开条细缝,

又闭上,数到百!数到万!数到记不清了。

天还是黑色的。

这就是我的故事,绝望而彷徨。

我说,

可是啊,少年,

他说,

孩子总会长大,就如同旭日东升,

父母终会离去,就像那白日西沉。

我点了点头。

他又说,

前途或许是一条不可以预知的路,

但我们会等你。

是有些许肉麻,我不好意思地笑了。

但我忽然明白,

人总会离去,

可是当你还存在时,你有否竭尽全力?

掀开黑夜的一角,我发现璀璨星河……

小记:一篇小小的散文诗,主要想感谢丁总以及公司的各位领导、同事在我最绝望彷徨时给予的鼓励和帮助。话语的力量虽小但却可以振奋人心。或许这一夜还没有结束,但是我会竭尽全力,在公司发出我自己的光和热。

关键词:
x
x